拉狄焦夫的悲剧是由其个人性格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的
他的性格中存在着爱和恨的矛盾冲突,这种情感上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他的崩溃和错乱行为
在巴金短篇小说集《复仇集》中,拉狄焦夫深爱着安娜,但安娜却没有选择他作为自己的丈夫
这种爱情上的挫折使他产生了仇恨,最终他将安娜杀害,而这一行为也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
爱和恨的矛盾冲突。拉狄焦夫爱安娜,却因安娜没有嫁给他,爱深成仇,把她砍死在婚礼上。拉狄焦夫砍死安娜,却不上诉要求减刑;他为了三角琴怒吼要杀人,却又放弃了抵抗。
拉狄焦夫热爱音乐,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,然而他又是一个囚犯,丧失了自由。
拉狄焦夫为人和善,本质善良,但做事容易失去理智,行为冲动、鲁莽。
哑了的三角琴中拉狄焦夫身上体现了爱和恨的矛盾冲突,争与忍的矛盾冲突,灵与肉的矛盾冲突,情与理的矛盾冲突。
万物有灵,是指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灵魂和语言。揣摩这个说法,不难发现,那些在我们生命里留存很久的东西,实际上早已附着了我们内心的情感和灵魂的温度。很多东西因为陪我们走过或悲或喜的日子,而显弥足珍贵。
你可以说它是一种象征,也可以说那是一种图腾。而肯定的是,无论新旧,无论有用与否,那些曾经蕴含着记忆的旧物,成了我们生命中不愿割舍的一部分,甚至有些东西会成为我们开启旧日岁月的密钥,成为我们与人生某些部分达成和解的桥梁。而不能洞悉它的秘密的人也便不能懂得它的价值。巴金的短篇小说《哑了的三角琴》,便让我们认识到了这样的人生哲理。
三角琴:
三角琴为俄罗斯族所独有,因琴身主体呈三角形而得名。俄罗斯人称之为“巴拉莱卡(балалайка)”。三角琴的共鸣箱表面为边长40厘米的三角形,正中偏下装有支弦的横码。顶端镶有60厘米长的琴把,上嵌骨片制作的发音品位。琴把顶端略显宽大,呈倾斜状,装有三根弦柱。演奏时,或用牙拨弹奏,或用指甲弹奏。声量较小,适用于独奏和家庭小聚时伴舞。
三角琴是俄罗斯的民族乐器,第一次有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17世纪(1688年)。阿列克谢沙皇在位时,非常讨厌俄罗斯当时的民俗文化。1648年,阿列克谢沙皇命令收缴并销毁所有的俄罗斯民间乐器。违抗命令的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并流放到俄罗斯境外(乌克兰等地)。
阿列克谢沙皇继位的年月里,在俄罗斯制造了一幕幕残酷与凄惨的悲剧。阿列克谢沙皇死后,此禁令也如同他的躯体一样随之腐朽消散,历史上曾称此为“最平静的年代”。
拉狄焦夫提了三次要求,因为事不过三,提要求也是如此,也是不超过三次,所以拉狄焦夫提了三次要求
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,母熊对他感激不尽。
有一天,樵夫迷路来到熊窝,母熊安排他住宿,还拿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。翌日早晨,樵夫对母熊说:“你招待得很好,但我惟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,”
母熊心里虽怏怏不乐,但嘴上却说:“作为补偿,你用斧头砍我吧。”樵夫照她的话做了。
若干年后,樵夫又遇到母熊,问她头上的伤好了没有。母熊说:“噢,那次痛了一阵子,伤口愈合后,我就忘了。不过,那次您说的话,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”
小故事大道理:心灵的伤害甚于肉体的伤害,因为心灵的伤害是对人整个精神的地震,别忘了小心呵护别人的心灵,因为那同时也是在呵护你自己。